利用西门子低代码实现企业质量管理流程的敏捷性

质量管理(QM)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关键的业务流程,没有它,企业就无法持续生产出符合客户期望的优质产品。随着业务转型以及客户要求提高产品的可配置性,拥有敏捷的质量管理流程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本文将针对企业质量管理、实现敏捷质量管理流程的必要性,以及低代码应用程序开发的价值进行阐述。


(相关资料图)

什么是质量管理及其重要性?

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期望及设计规格和监管要求而部署的流程。以前的质量管理流程指的是在生产阶段建立和进行检查机制,而现今该流程的起点已经前移到工程设计阶段。企业会在需求管理流程中确认当前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可以满足特定产品的要求,并且成品拥有稳定、一致的质量。

质量管理还包括在设计阶段的运行风险和故障模式分析,以达到产品验证和相关制造流程所要求的稳定性。企业还必须能追踪生产流程中或后续发现的缺陷,且需与成本分析相辅相成,这样在分析问题时才能获取明确的投资回报率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根据问题报告做出明智决策。

所有行业的小批量生产规模都在逐渐缩小,并且客户希望企业能够倾听并响应用户的意见。因此质量管理需要能够灵活、敏捷地控制潜在问题、制定检查计划以及指导生产,而不是死板地拘泥于工厂特定的流程、质量检验关卡或质检员的工作。

为什么企业难以实现敏捷的质量管理?

很少企业会去定制质量管理系统(QMS),一般会选择采购能涵盖约80%需求的现成QMS,但这些系统通常无法与企业与众不同的流程进行适配。质量管理系统的市场规模远小于制造执行系统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关键原因是企业针对质量管理系统的购买大多都是一次性买断,这也意味着很难有后续的长期维护服务。

虽然短时间内能够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但这种现成质量管理系统的价值会迅速贬值。例如,如果一家企业在重组期间购买了新的工厂并将其业务模式转移到不同的产品线,那么可能就不适合使用现有系统了。再比如企业在几款主要的新软件发布前几年就已经部署了当时的QMS,多年后发布的新功能因版本限制的原因而导致企业无法使用所有新功能,最终导致QMS每年20%的维护费基本“打了水漂”。

企业在使用现成的QMS而积累技术债务时,则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全面改造之前的系统还是根据新的规格构建全新的QMS,但每一种选择都伴随着自身的风险。幸好这个难题终于有了解决方法。

低代码如何让质量管理变得敏捷?

低代码大幅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门槛,让不具备专业开发技能的人员也能参与应用的构建。Java等开发方法需要人员具备特定的编程语言知识,但低代码不需要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低代码应用开发的三个关键层面:以直观且模板化方式构建用户界面、以图形化方式设计业务逻辑,以及可将数据库映射到应用信息流。

通过低代码,企业可以赋能质量管理经理构建覆盖以前未能覆盖的流程的应用。例如,当企业需要覆盖现成QMS无法处理的流程,比如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方法整合到生产流程的风险评估中等。然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计划中往往会因为构建应用所涉及的成本、时间和复杂性而经常忽略这些可快速改进的质量管理流程。在低代码的帮助下,拥有合适工具集的公民开发者可以在几天内构建一个所需应用的原型,直接参与应用的创建不单能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使用意愿,这也是管理流程变革中的关键一步。

低代码助力企业实现敏捷的质量管理

业务模式或产品需求的频繁改变更需要重视质量管理这一项关键流程,通过低代码应用开发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了合适的工具包和技术,降低了提高质量管理流程的敏捷性所需的高昂投资成本,同时缩短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时间和审批程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