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到15日,全国沙棘学术交流会在山西吕梁举行。“沙棘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际、从资源种植到产品加工、从默默无闻到成为网络搜索热词,应用领域也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拓展到饮料产品加工、医药保健品开发、扶贫产业发展,在多领域均取得可喜成绩。”国际沙棘协会秘书长、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副主任卢顺光总结道。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沙棘作为保持水土的灌木和可产饲料果子的作物树,被大规模种植开发。数十年间,其生态价值、涉农扶贫价值及学术价值被进一步开发利用;民众对沙棘的评价和定位逐步回归理性,市场对沙棘产品的认可度提高。

卢顺光说,在过去的35年中,中国沙棘资源面积从1000多万亩发展到3300多万亩,目前,全国沙棘鲜果年产量约50到60万吨,从事沙棘相关业务的企业3000多家,专业从事沙棘加工利用的企业200多家,产值200到250亿元,“初步建成了从沙棘新品种培育、资源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培训、国际合作,到原料初加工、产品精加工、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

吕梁是革命老区,也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典型代表。当地连续三年实施退耕还林及营造林、经济林提质增效等,吕梁成为沙棘产业的发源地和出发地,也是沙棘种植和沙棘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地方之一。

“沙棘产业是吕梁特色优势产业,吕梁现有野生沙棘100余万亩,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年产量3200万公斤,我们加大沙棘药用、饲用科研攻关力度,推动沙棘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发展。”吕梁市副市长尉文龙介绍,特别是吕梁野山坡,先后开发出沙棘汁、沙棘茶、沙棘油等十几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海外市场,“既有利于生态建设,又可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业内专家也看到目前沙棘产业面临的问题,如沙棘优良品种较少,有规模的标准化种植园不多,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行业技术标准滞后等。

针对此,卢顺光建议,要围绕生态、经济、食品、药用等功能开发;重点关注新品种培育、行业标准制定等;兼顾做大与做强、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

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希望国际沙棘协会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支持吕梁发展沙棘产业,发展“沙棘+文旅”“沙棘+生态养殖”等新模式、新业态,走出具有吕梁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活动期间,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廉永善等专家学者围绕《沙棘属植物研究工作忆事》《沙棘杂交优势及其推广意义》《我国沙棘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等进行学术交流,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甘肃、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的企事业单位、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代表参加。(完)